禅茶一味什么意思 (精选2篇)

72次阅读

共计 187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禅茶一味什么意思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第 1 篇:茶叶店里常挂着的“禅茶一味”是什么意思?多数人不知它背后故事

茶与佛教联系颇深,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在茶叶店、茶室或寺庙,常常能看见墙上挂着一副字,上书:禅茶一味

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今天朱朱就和大家聊一聊,茶与佛教之间的渊源和秩事。

“吃茶去”

“吃茶去”三字是佛门禅语,意思是,禅悟如同吃茶,是苦是甜,还需自己品悟,以一颗平常心悟得平常生活中的自然之道。

它出自唐代佛家典故。

相传,有僧人慕名拜访赵州禅师从谂,向他问禅,从谂禅师问道:“曾到此间?”僧人答:“曾到。”从谂回答:“吃茶去。”

又有僧人前来问禅,从谂又问:“曾到此间?”回答:“未曾来。”从谂说“吃茶去。”

院主不解,问:“何以来者说‘曾到’与‘不曾到’都说‘吃茶去’?”

从谂没有解释,只喊了一声院主,院主应答,从谂依旧一句“吃茶去”。

茶象征着一种悠然自适的精神,与禅宗追求的精神状态相通。

赵州禅师三句“吃茶去”意在消除人的分别心,以一颗单纯的心活在当下。

没有分别心,就不会困于执念,有平常心,就能不执迷于得失,从而增长智慧。

自此,“吃茶去”和“赵州茶”成为著名的典故,出现在许多公案故事中,也开启了“禅茶一味”的先河。

禅茶一味

禅茶一味是禅意与茶意在精神层面的结合互通。

在茶与佛教的紧密联系下,饮茶谈经与佛学哲理、人生现念相互融合,“茶禅一味”之说应运而生。

释文珦在《煎茶》中写道:“一碗复一碗,尽啜袪忧烦。良恐失正味,缄默久不言。须臾齿颊甘,两腑风飒然。飘飘欲遐举,未下卢玉川。”

诗人是一位嗜茶的和尚,这首诗写了他静静地品尝茶味,在片刻的苦涩后,唇齿间生出回甘,随着饮下一碗又一碗茶,烦恼尽数消散。

可见僧人与茶结缘颇深,茶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名寺出名茶

僧人需要长时间坐禅,难免困倦疲惫,于是能提神醒脑的茶就成为了僧人们最常饮用的饮品。这极大地促进了茶与佛教文化的融合。

除了自己喝,僧人们还将茶用于待客。

茶叶在寺院的用途不少,甚至一些寺院还有在院门前施惠茶水的“施茶僧”。

“山中别无产,衣食取与茶”。千百年来,寺庙大多遵循“农禅并重”,僧人们动手种植茶树,炒制茶叶,许多名茶最初便来源于寺院。

比如苏州洞庭碧螺春茶,最初缘于北宋时,洞庭山水月禅院内僧人制成的“水月茶”。

色泽绿润,香气高长的惠明茶,产自浙江云和县惠明寺。

李白命名的仙人掌茶,创始于唐代玉泉寺。

古时文人雅士与寺庙联系颇深,茶禅一味的思想,由此被文人了解,再广泛传播到民间,潜移默化成为中国古典文化与茶文化中的一部分。

茶文化与佛家的精神追求有相近之处,一直以来,无论是否信佛,“禅茶一味”都是爱茶人向往的理想状态。

图:苏茶网、摄图网

待看茶焙春烟起,箬笼封春贡天子。

第 2 篇:茶客常说的“禅茶一味”,那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会放下,平常心是道,执着心即魔。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千年前,有两个禅僧来参赵州从谂禅师。赵州不管新来的还是旧相识,都让他们喝茶去。坐在一旁的当家师 (监院) 不明白,赵州说,你也给我喝茶去! 寺院里还有一大套各种各样喝茶的仪式。因此,可以说,禅僧大概是世界上最爱喝茶、最会喝茶的人群了。

山下的岔路口开了一座茶馆,生意十分兴隆。这里既不是交通要冲,也不是集镇闹市,开茶馆的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太婆。慕名而来的茶客,也大都是些出家的和尚。为何茶馆能开得红红火火?

岔路口附近的山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禅寺,所以,来喝茶的僧人众多也就不算什么怪事了。可是,有的禅僧还跑了几千里赶来喝茶,这恐怕就不像一碗茶水这样简单了。

原来,他们听说开茶馆的老太婆见地高明,禅法了得。

对于茶客,老太婆远远看一眼,马上就知道谁是为了喝茶,谁是为了窥探她的禅功。一心一意来喝茶的人,她笑脸相迎,热情招待。若是遇到那些为禅来的人,老太婆总是神秘兮兮的一笑,用眼神示意他到屏风那边。看她那神态,仿佛要将秘不二传的佛法禅告诉你。

屏风那边是灰尘纷飞的炉灶间。可是,却有不少禅僧悄悄地、兴奋地来到屏风后边,准备洗耳恭听。这时,老太婆总是顺手拿起捅炉子的火钳,毫不留情地敲在他们的光头上。

还真的有人在老太婆当头棒喝下豁然大悟了,满面笑容而去;不悟的人也不肯说挨了火钳,只能笑而不宣。

同是微笑,滋味不同,酸甜苦辣,一切都在不言中。

感悟——

禅茶一味,禅,就在茶里! 你不老老实实喝茶,细细品味生活中的禅机,额外寻找什么禅? 只能找到火钳禅! 可是,偏偏很少有人能抵御住“屏风那边”的诱惑。因为他投机取巧之心不死,总是幻想天上掉馅饼。为了臆想中的馅饼,往往掉进形形色色的陷阱。颂曰:

心外无法,心外无禅,观照自心,满目青山。

正文完
 0
weiyu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weiyu 于2024-06-05发表,共计1875字。
转载说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