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夫茶 (精选7篇)

142次阅读

共计 1037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6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什么是功夫茶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第 1 篇:一分钟带你了解什么是功夫茶

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 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 (今潮汕地区) 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 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 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 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时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 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 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 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 20 次左右。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泯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冲罐 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制品,其壁极薄。

茶池形状如鼓,瓷制,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冲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 壶”。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 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品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标准的功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 烫杯热罐(壶)高冲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亲自操作。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冲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待水开即冲入冲罐中之后盖沫。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洗过茶后,再冲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斟茶时,四个茶杯并围一起,以冲罐巡回穿梭于四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第 2 篇:喝茶小知识 | 绿茶为何价格高?“功夫茶”是什么茶?茶叶该如何存放?

相关阅读:喝茶小知识 | 买茶时如何鉴别?如何区别陈茶与新茶?

/ 茶叶知识篇 /

5. 为什么绿茶中春茶的价格比较高?

俗话说:茶要喝新,酒要喝陈。一方面,茶树经过冬季的物质积累,为春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成分,春季茶树芽叶细嫩内含物丰富,做出的茶品质好;夏季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导致夏茶成茶色泽不一,且滋味较为苦涩;而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使秋茶叶色泛黄,多数产品滋味、香气较平和,所以春茶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另一方面,春茶上新时节产量少,特别是明前茶一般由单芽和一芽一叶初展的鲜叶制成,也是导致春茶价格较高的原因。

6. 通常说的喝“功夫茶”就是“工夫红茶”吗?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功夫茶是福建闽南地区和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其泡饮方式重视茶叶、器具、水、火,其技法细腻周密,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既具有科学性又讲究美感。

至于工夫红茶,它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类,因初制工序特别注意条索的紧节完整,精制时颇费工夫而得名。按产地的不同有“祁红”、“滇红”、“宁红”、“宜红”、“闽红”、“湖红”等不同的花色,品质各具特色。

7. 茶叶存放久了会对茶叶的质量产生影响吗?

茶叶多数以新为贵,新茶具有光润的色泽、浓郁的香气、明亮的汤色和鲜爽的滋味。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线、湿度。如果存放方法得当,降低或消除这些影响因素,则茶叶可长时间保质。

茶叶品质发生劣变的实质是与茶叶品质有关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之故,如绿茶中的叶绿素受强光高温影响时易发生降解而破坏,若在常温下贮存时间过长,叶绿素也会不断向脱镁叶绿素转化而使叶片失去鲜绿色变成暗褐色。茶叶如果存放不当,则茶叶化学成分变化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出现陈味;汤色变褐、暗;滋味的浓度、收敛性和鲜爽度下降。

8. 那么茶叶一般怎么存放?

一般可在室温、避光、无异味的环境中保存即可。为了避免茶叶吸收异味,切忌将茶叶与有严重异味的物质放在一起,如樟脑丸、香皂、香水、香烟等都不宜与茶叶混放。

如果茶叶含水量较高或已受潮,可经 80℃左右烘干或炒干摊凉后再贮藏。茶叶数量较多的可以分 0.25~0.5 kg 为一份,用白纸包好,放入干燥的罐、坛中,底层可中间放些干燥剂,干燥剂的种类可依茶类和取材方便而定。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参考《中国茶经》《生活的艺术—习工夫茶》《中国茶与健康》)

第 3 篇:什么是功夫茶?

功夫茶,也称作中式茶艺,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茶叶冲泡和品饮方式。它强调的是冲泡手法、茶具的选择和泡茶的程序,以及对茶叶的选择和研磨的讲究。功夫茶注重的是寻找茶叶的真实味道和提升泡茶的艺术性。

在功夫茶中,泡茶的步骤通常包括洗茶、预热茶具、放茶、冲水、过水等环节。冲泡功夫茶常用的茶具有茶盘、茶杯、茶汤盅、茶盅、公道杯和茶托等,茶具的选择也是体现茶艺的重要一环。

另外,功夫茶注重的是茶叶的品质和饮用的体验。茶叶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品种和产地的茶叶都拥有独特的风味和特点。选用高品质的茶叶,如龙井、普洱、岩茶等,有助于提升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功夫茶的泡茶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强调手法的灵活性和细致的掌握。例如,控制冲水的速度和强度、掌握合适的冲泡时间,从而更好的体验到茶香的散发、茶汤的色泽变化以及茶叶的味道和口感带来的愉悦感。

总之,功夫茶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冲泡和品饮茶叶的方式,注重茶叶和泡茶技巧的选择。它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特的茶艺体验。

第 4 篇:“工夫茶”是什么茶?

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和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流派”。它的沏泡与品饮,绝不仅限于解渴提神等生理需求层面的满足,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并蕴含着为人处世之道,简单而深刻。“工夫”,更多在茶外

什么叫工夫? 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劳力,素养,造诣,空闲时间。不得不提的是“工夫”和“功夫”之别。在潮州话中发音都不同,一个念“工 (gang) 夫”,一个是“功 (gong) 夫”,完全不一样。

专指品饮的“工夫茶”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结论是:从词义和文字记载考证,潮汕地区应写作“工夫茶”。在福建地区来说,提到冲泡手法和饮茶习俗时,写作“功夫茶”。从起源来看,是一脉相承的,首先行于武夷,再及于闽南、潮州。

1、武夷工夫茶

追根溯源,“工夫茶”原指武夷茶,因制法讲究见工夫而得名。明末僧人释超全《武夷茶歌》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大抵焙时候香气。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武夷茶品质之优正是得益于它精细的制作工夫。在往后清人的著述中,“工夫茶”就非常具体地指向武夷岩茶。

“工夫茶,闽中最盛。”

所谓工夫茶,其主要特点为小壶小杯,几乎添满茶叶慢慢品尝茶香。闽南人把喝茶称为“呷茶”,不论是待客迎宾,还是谈事谈生意,都会请你坐下先“呷”一杯茶。“呷”的字面意思是“小口喝,小口饮”,闽南语里的意思则是“吃”。

福建功夫茶,以十八道茶艺为例:焚香静气,活煮甘泉→孔雀开屏,叶嘉酬宾→孟臣沐淋,乌龙入宫→高山流水,春风拂面→乌龙入海,重洗仙颜→玉液回壶,再注甘露→祥龙行雨,凤凰点头→珠联璧合,鲤鱼翻身→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喜闻幽香,鉴赏佳茗→三龙护鼎,初品奇茗→再斟流霞,二探兰芷→二品云腴,喉底留甘→三斟石乳,荡气回肠→含英咀华,领悟岩韵→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名茶探趣,游龙戏水→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拿铁观音来说,就有泡茶八步骤:一曰白鹤沐浴,讲的是洗杯; 二曰乌龙入宫,讲的是落茶; 三曰悬壶高提,讲的是冲茶; 四曰春风拂面,讲的是用杯盖刮沫; 五曰关公巡城,讲的是倒茶; 六曰韩信点兵,讲的是点茶; 七曰赏色嗅香,讲的是看茶汤闻茶香; 八曰品啜甘露,讲的是喝茶。

2、潮汕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是潮汕人的泡茶技艺,被称为“中国茶道”,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夫茶起源于宋代,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闽北武夷山产的岩茶及其制法、泡饮法,率先在闽南流传开,再一路南下,蔓延至同漳州接壤的潮汕地区,而作为泡饮方式的“工夫茶”在清代的文字中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经典者如俞蛟《潮嘉风月记》、寄泉《蝶阶外史》、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翁辉东《潮州茶经·工夫茶》等等。

潮汕地区自古也产茶,如时下备受爱茶人亲睐的 凤凰单丛(乌龙茶)

据潮州著名茶文化学者陈香白归纳,正宗的潮州工夫茶,仅茶具就有茶壶(孟臣罐)、盖瓯、茶杯(若深杯)、茶洗、茶盘、茶垫、水瓶、水钵、龙缸、红泥火炉、砂铫、羽扇、铜筷、锡罐、茶巾、竹筷、茶几、茶担等 18 种且缺一不可,烹法则更细致讲究了。

“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的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

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

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

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

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冲泡,一般可冲 20 次左右。

工夫茶“四宝”

饮用工夫茶的组合茶具,亦称“烹茶四宝”,由罐、壶、杯、炉四件组成。质地或陶,或瓷,古朴雅致,其形各异。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评价道:“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

在饮茶进程中,功夫茶具由十余件简化到实用的四件,即孟臣壶、若琛杯、玉书茶碨、汕头风炉。因茶具精美贵重,故云“四宝”。

1、孟臣壶

又称“孟公壶”、“孟臣罐”。紫砂饮具,用于冲泡乌龙茶。宜兴惠孟臣制,多为赭石色,壶小如香橼,容水 50 毫升,器底刻有“孟臣”钤记。

清代施明保《闽杂记》:“漳泉各属,俗尚工夫茶,茶具精巧,壶有小如胡桃者,名孟公壶。”其标准是“小、浅、齐、老”。

“小”指的是容量少;“浅”指的是壶小水浅能酿味,能翻香,不蓄水,会翻泡;其指的是壶嘴、口、把三点都平成一线,制作精细;“老”指的是器物古者为贵,使用时间越长越好,“锈”厚时香重。

2、若琛杯

又称“若琛瓯”。白瓷质饮具,盛放工夫茶茶汤用。相传为清代江西景德镇烧瓷名匠若琛所作。为白色翻口小杯,杯沿常有花纹,杯身有山水字画,杯底书“若琛珍藏”。清代张心泰《粤游小识》:“若琛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匀斟之。”1832 年的《厦门志》记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孟臣壶,杯必若琛杯。”茶谚云:“茶三酒四玩二。”品饮以三人为宜,三杯如“品”字。

因清代景德镇仍有仿定窑制作,故若琛杯有“纯白定瓯”之称。现时多用景德镇和广东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

3、玉书茶碨

又称“玉书碨”。煮水器具,赤色,扁形,薄瓷质,容水 200 毫升。闽南、粤东和台湾省人称瓷质水壶为“碨”,产于广东潮安者最著名,能耐冷热急变,保温,便于观察煮水的变化过程。

“玉书”的解释有二:一说水壶设计制造者的名字;二说壶出水时宛如玉液输出,故称“玉输”,因“输”字不吉利,取其谐音为“玉书”。使用时,置于潮汕风炉上急火烧之,水开时,碨盖一开阖,卜卜有声,此时即可冲泡茶叶。

4、汕头风炉

又称“潮汕烘炉”。煮茶燃具,黏土烧制的红泥小火炉,高温下遇水炉体不裂。外形如鼎,通红古朴,长形,高约 20 厘米,置炭的炉心既深又小,有盖有门,通风性好。汕头风炉是玉书茶器的配套器具,由风炉改进而来,其炉口大小与碨底相称,燃料用白炭,更考究者用橄榄核炭,富香,可形成急火。

潮州功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冲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面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

功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功夫茶之冲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序。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杯、浪茶等;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种!

3、台湾工夫茶

台湾的茶业及饮茶风气是从早期福建、广东移民而来,而工夫茶源起来自粤东的潮州、汕头,闽南的泉洲、漳州一带。早期台湾饮用的茶业是以乌龙茶或包种茶为主,饮用以“大壶泡”为多,使用一种称为“龙罐”的陶制壶,喝茶则是用一个瓷杯或陶杯,极少见到小壶小杯的品饮。

在 1970 年代初,台北市中山北路的一条巷子内出现了一家“中国茶馆”,1970 年代末,台北市林森北路一家最早的“中国工夫茶馆”为店名的茶馆出现。于是,闽南、粤东潮汕式的“小壶小杯”品茶方式,逐渐传开于民间,品茶的冲泡方式,是谓“高冲低斟,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之说法成为坊间的普遍术语。

这种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饮茶方式,称它为“茶艺”。讲究茶具、茶叶及水,并且有一套独特的冲泡方式与品饮方式。不但承袭了传统泡茶的方式,也融入了创新的手法。例如“闻香杯”及“品茗杯”创立,即是将香气与滋味分开来享受,创新的一种行茶法。

泽青茶道文化传媒工作室,是一家茶文化高端品牌。致力于茶文化推广、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茶道文化、茶健康生活、香道花艺、中外名酒、艺术品鉴赏、养生膳食、茶空间的一个以茶为媒的东方生活美学平台。

专注于茶垂直领域,茶原产地保护,坚持深入核心产区,关注茶界生态。将专业级茶学知识变为更适于读懂和交流的原创内容。安全茶 健康品。精彩生活,从一盏茶开始~

第 5 篇:什么是功夫茶?如何选择一套实用的功夫茶具?zui 全攻略奉上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样的季节,适合早早起床。

换上装备,沿着公园的跑道自西向东,大约一小时余,直到浑身被汗水浸湿。

清晨的风,带着一股寒凉的甜香,将人的沉重肉身席卷一空。

越走越轻盈,仿佛灵魂里迅速长出了翅膀。

潮湿的空气,清新如蜜。

回去的路上,顺手拍下了许多花花草草的剪影,打算做成壁纸。

深秋的草木,就跟这个季节一样,性情恬淡,不与秋风争高低。

到了中午,照例是坐在茶桌前,打开电脑忙碌。

这样的生活,并不枯燥,反而让人觉得安心。

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遇见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灵感和创意。

比如今天,有位北方的茶友来问:

“村姑陈,能不能详细给我介绍一下,什么是功夫茶?我想买一套功夫茶具该怎么选?”

当然可以呀。

接下来的文章,请各位对功夫茶感兴趣的看官,认真阅读!

《2》

很多刚入茶圈的朋友,特别是北方的茶客,往往以为功夫茶是某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其实不是。

功夫茶,指的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通常来说,“功夫”二字,代表通过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技能。

举例,“某人练了很多年的功夫,身手不凡,身轻如燕”。

由此可见,“功夫”强调的是一种质的概念,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学成。

所以,功夫茶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便是由于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学成其中的技巧。

从茶叶、茶具、水质、温度、注水方式、出汤时间等等,都细腻周密,有条不紊。

既保证美观性,又要讲究口感好。

此功夫,乃是泡茶的学问,品茶的学问。

尤其在福建地区和潮汕地区,功夫茶泡法的氛围十分浓郁。

甚至可以说,是每家每户的标配,代表了当地的饮茶风俗。

如果谁家桌上没有一只白瓷盖碗,没有几泡茶叶,都会觉得奇怪。

茶桌不一定要多高档,多华丽,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即便没有桌子,只是搬一张椅子出来,或者是在任何一个平面上泡茶,都代表了我们对喝茶的热爱。

比起以往的大壶喝茶、玻璃杯和保温杯泡茶,功夫茶更在意“小而精”。

把茶汤装在小小的茶杯里,再端起来品饮。

不同于牛饮,这样细品慢啜,更能尝到茶汤中不同层次的香气、口感、韵味。

顺便再澄清一下,功夫茶和工夫红茶,是不一样的。

工夫红茶,是红茶三大品类之一。

因为在加工的过程中,步骤十分精细,下的工夫也很多,所以叫工夫红茶。

“工夫”强调的是一种量的概念,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人力。

后来,才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来的好茶。

我国的工夫红茶品类多,产地广,多数是以地区命名,如滇红工夫、祁门功夫、浮梁工夫、闽红工夫等等。

千万不要把功夫茶和工夫茶混淆了,否则到茶桌上,会闹出很多乌龙笑话。

《3》

泡功夫茶,需要准备哪些工具?

最早的时候,大家泡功夫茶,用的都是湿泡法。

顾名思义,就是冲泡时,茶盘可以是湿的,那些废水和茶汤,直接倒在茶盘上,它们就会顺着水管流到底下的桶里。

所以,很多人选择一边喝茶,一边养壶、养茶宠。

并且,湿泡法里,还有白鹤沐浴、乌龙入宫、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诸多有趣的说法。

但后来,干泡法兴起了。

相比湿泡法比较占地方,对喝茶的环境和条件要求高,干泡更简单。

茶盘也不用整天湿哒哒的,给人一种干爽洁净的感觉。

故而,现在的福建家庭里,稍微有品位一些的,都喜欢小茶盘。

或者直接垫一块茶席布在桌上,摆上茶具,开始泡茶。

凡是还在坚持用大茶盘湿泡的,据我们观察,不是郊县的,就是外省人。

不过,干泡也很考验泡茶的技艺,要收放自如,动作不能太大,不然茶汤容易飞溅得到处都是。

动作也不能太小,要“快、准、狠”,精准快速地出汤。

茶盘 的选择,丰俭由人。

常见的有乌金石、实木、藤编、陶瓷、紫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去购买。

此外,泡茶工具的挑选,最不容易出错的搭配就是 白瓷盖碗 + 玻璃公道杯 + 白瓷品茗杯

简约、大方、上档次,且不管是泡什么茶都通用。

110 毫升左右的标准盖碗,白瓷材质,方便大家控制茶水比例,泥料光滑,不会吸香吸味,更能泡出茶汤的原汁原味。

通透的公道杯,能够帮助我们看到茶汤的真实情况。

白瓷品茗杯,同样不会影响纯正的茶香和茶味,便于观察汤色,闻茶香,品茶味。

再配上克秤、茶夹、茶则、茶匙、茶盂等工具,一套买回来,价格实惠,适合新手入门。

《4》

功夫茶泡法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首先,烫壶温杯。

烧一壶开水,把泡茶时所要用到的工具,包括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等都烫洗一遍。

主要作用是,杀菌消毒,去除生水味。

除此之外,温杯以后,还可以趁着盖碗留有余温,投入干茶,轻轻摇晃两三下,凑近鼻子,把盖子揭开一个小口,像轻启的贝壳,闻干茶香。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过程中考虑到烫手情况和保证卫生,可以用茶夹来操作。

比如,用茶夹把盖碗的盖子夹起来,让沸水充分浇淋盖子和碗身。

又比如,在烫洗茶杯的时候,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杯口,最好是用茶夹去夹。

夹起来,把杯子晃荡干净后,再把水倒掉。

其次,投茶冲泡。

把提前称好的茶叶,投进盖碗里,闻干茶香。

这个步骤一般只需要持续十几秒,接下来,就是正式冲泡了。

把水再次烧开以后,提起水壶,把壶嘴尽量靠近盖碗低斟。

用手臂的力量,带动着水壶,让水流环壁注入盖碗。

均匀地浇注干茶,让内含物质快速浸出。

相比悬壶高冲,环壁低斟更能保证水温的稳定,并且也不费力气,干茶充分浸润,轻松泡出一杯香清甘活的茶汤。

再次,快速出汤。

从注水到出尽大部分茶汤,用时要控制在 7 - 8 秒,这样才能避免闷泡出苦涩的味道。

想要做到这个速度,注水结束以后,水壶不要急着放下,先立马合盖出汤。

左手注水,右手持盖、合盖、出汤,左右开弓,一气呵成。

如此一来,泡出来的茶汤,香清甘活,不苦不涩,香气高扬。

最后,沥干茶汤。

盖碗底部的余水,经常会被茶叶挡住,无法完全倒出来。

若是继续留在底下,就会不断地刺激着茶叶释放物质,让后续的茶汤变得苦涩。

因此,出汤结束以后,要更多地翻转手腕,或者把盖碗放下以后,再重复一次出汤的动作,直到彻底沥干。

《5》

功夫茶,不仅仅是小范围的流行。

虽然最初的确是福建、广东一带的饮茶习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已经没有地域的分别了。

既然是泡茶的好方法,就应该越传越远。

当然,大家也可以结合自己当地的喝茶习俗。

总而言之,不论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泡茶亦是如此。

也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学习茶文化,喝我们福建的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 年 -2020 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 4000 多篇原创文章。

第 6 篇:功夫茶是什么?一文了解功夫茶

我国传统的饮茶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种茶艺深受大家喜爱,有着不少粉丝,它就是功夫茶。功夫茶和其他茶一样,都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据传煎煮之法来自茶圣陆羽的《茶经》。功夫茶操作起来需要很大的技巧性,沏泡、品饮之道,都隐藏在“功夫”二字中了。

苏东坡有言:“活水仍须活火烹”,煮制功夫茶,就需要是“活水”、“活火”。这其中的活水自然不会是普通的水。《茶经》中记载:“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这句话就很好的解释了什么是活水。在都市中生活的我们想要获取山泉水比较困难,那么纯净水也是可以用作替代的。

相比较活水,活火就更容易理解一些,它指的是有火焰的炭火。“活水”、“活火”也是品茗中通用的说法,大部分爱茶人都会自备炭火炉,用以品茶。功夫茶采用乌龙茶叶,浓度高,很多人初次尝试觉得滋味甚苦,然而喝习惯了功夫茶的人,又不免觉得其他茶过于寡淡。

功夫茶讲究“高冲低斟”,“高冲”指的是在将沸水倒入壶中时,要沿壶口内缘冲入,切不可从壶心直接冲倒。倒水时要求手臂高举,让沸水从高处冲入壶中,但其手法要求不疾不徐、一气呵成,这也是功夫茶的一大看点。

“低斟”指的是在斟茶时,茶壶要尽可能的靠近茶杯,倾倒时要求不可激起泡沫、不可有过大声响。且茶汤需要依次轮转倒入茶杯,重复三次方可把各个茶杯斟满,这一步称为“关公巡城”。若杯中还有剩余茶水,则需要一点一抬头的平均点入各个茶杯中,此步骤则称为“韩信点兵”。

斟茶完成后,要求每个茶杯中的茶亮、色泽都均匀相同,因此“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都是上乘的茶艺功夫,也正是功夫茶的另一大看点。

功夫茶深受潮汕人民的喜爱,甚至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前去享用,这种集茶艺与茶道为一体的品尝方式非常美味有趣,小编也建议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哦。

(声明:文章中的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触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

第 7 篇:什么叫功夫茶?国家级非遗项目,声名远播

说起功夫茶,诸位看官可能心里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在那里,诸如专门的泡茶方式、专门的茶具、专门礼仪等等…那么,功夫茶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和小约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所谓功夫茶,并不是指某一类茶叶,而是一种泡茶的方式。因为这种泡茶方式极其讲究,想要熟练操作需要耗费不少心血与工夫,故名功夫茶。在我国宋时,就已经有了功夫茶,主要在今福建和广东潮汕、汕尾一带流行,功夫茶流传到今天,已经成为中国的茶艺代表,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连苏澈都曾经留下“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的赞美诗句。

对于功夫茶而言,茶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之所以和其他品茶方式有别,也和茶具有关。至少要用到以下十种茶具。

一是茶壶,按照“小、浅、齐、老”四字诀挑选好壶,壶的样式很多,一般选择鼓型,因其端正浑厚,不过,无论是什么样式,色泽,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太大不“工夫”,浅能留香酿味,使茶汤不易变涩。

二是茶杯。茶杯选择也是四字诀:小、浅、薄、白。

三是茶洗。茶洗是必备的,而且还不能少。对于小约来说至少要三个,一正用于泡洗茶杯,两副一者来盛水,二者用来浸冲罐。

四是茶盘。茶盘顾名思义就是来放茶杯的啊,解释上虽然没有什么歧义,不过挑选起来倒是有诀窍哦,小约来帮大家概括下:面宽,底平,边浅,色白!

五是茶垫。用来放置茶壶(冲罐),

六是水瓶(水钵)。用来贮水烹茶。水瓶素瓷青花最好,另有一种螭龙樽也不错。

七是龙缸。说人话就是贮水缸,古人一般是拿来贮存泉水的。

八是小火炉。用以引火烧水烹茶,现潮安、揭阳等地都有红泥小火炉的制作,样式也非常好看。

九是砂跳。也就是俗称的“茶锅”。用砂泥制成,用来作为煮水的器皿最合适。

十是羽扇与钢筷。羽扇用来和小火炉搭配扇火,既实用又风雅。而钢筷则是为了 钳炭挑火用,使操作者双手保持清洁干净。

以上十种,虽然还不够陆羽描述的二十四茶具的规制,不过也足以完成对功夫茶的演绎了。时至今日,一次完整的功夫茶演示,一共有 21 道程序,分别是备器、生火、净手、候火、倾茶、炙茶、温壶、洗杯、纳茶、高注、润茶、刮沫、冲注、滚杯、洒茶、点茶、请茶、闻香、啜味、审、谢宾。令人赏心悦目,宾主同乐。

正文完
 0
weiyu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weiyu 于2024-06-03发表,共计10379字。
转载说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如本站文章和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